【導讀】多地掀起棚戶區改造熱潮,到2017年底,北京市完成棚戶區改造15萬戶,基本完成四環路以內的棚戶區改造,政策性金融支持成為最大資金支柱。
  央廣網財經北京7月2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既能拉動經濟增長,又是惠民生的重要舉措,棚戶區改造受到很多地方政府的熱捧。北京市政府最新發佈《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17年底,北京市完成棚戶區改造15萬戶,基本完成四環路以內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任務,使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規模這麼大的棚戶區改造工程的錢從哪裡來?北京市發佈的《意見》提出,要積極爭取國務院棚戶區改造資金政策支持,鼓勵國有企業參與棚戶區改造和安置房建設,積極引入民間資本,拓寬融資渠道,嘗試以股權基金等形式進行夾層投資,緩解政府財政壓力,解決實施主體資本金問題。
  事實上,中央對棚改的支持力度確實在不斷加大。上半年國開行新增承諾棚改貸款676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上半年已發放貸款達到2195億元,其中4月以來發放1949億元,同比增長433%。最新的消息是,央行對國開行以抵押補充貸款的形式進行了一筆高達1萬億元的註資,專門用於棚戶區改造相關工程建設。
  眼下,很多地方都在推動棚戶區改造工程,面臨相當大的資金缺口。光靠國開行坐鎮,壓力未免過於集中。填補棚改資金缺口,既要保證財政的相對支持,同時還要通過多種方式盡可能降低棚戶區改造的融資成本,在發掘市場驅動力上做文章。
  穩中求進、調整經濟結構方式的轉變,成為新一屆政府宏觀調控的核心思路。在經濟平緩增長的背景下,國開行的高管們今年已經密集前往很多地方調研,先後與四川、陝西、廣西、河南等地方達成支持棚改項目的貸款協議或意向。截止到4月末,國開行已經累計發放棚改貸款5153億元。而央行通過國開行向棚改註資1萬億元,格外吸引眼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看來,這種融資舉措的新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吳慶:這1萬億元是由央行直接提供給國開行,這開闢了新的貨幣發放的路徑,開闢了一個央行向市場註入流動性的新的辦法。另一個意義是,國開行存在資金來源的困難,現在又給國開行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就是從央行以一種央行再貸款的方式,得到資金來源。這種做法以前沒有過,這種方式很像是對央行再貸款,唯一的區別就是增加了抵押,有了一定的商業性的影子,國開行必須為這1萬億提供充足的抵押。從現在披露的信息來看,國開行是以它的未來收益做抵押,這種抵押方式是比較特殊的。
  央行向國開行註資1萬億元,專項用於棚戶區改造,其中並非沒有風險。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就此事進行獨家解析。
  經濟之聲:不論是再貸款還是PSL抵押補充貸款,在客觀上都會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這也是一些市場人士對這筆1萬億元註資的擔憂所在。而且高達1萬億元的註資規模,會不會像大家想的那樣,產生壞賬?
  葉檀:倒不會產生壞賬,至於會不會產生更多的基礎貨幣,其實是存疑的。比較古怪的情況在於,如果是以再貸款的方式,它就是發放基礎貨幣,但第一國開行是有抵押的,它是以未來項目收益或者手上的資產做抵押。第二,國開行是有還款來源的,也就是說國開行的住宅金融事業部到銀行間的市場進行發債,然後用這筆發債的資金來償還央行。這筆錢如果是放在同業往來的項目下的話,就跟以前的單純發放基礎貨幣不一樣。錶面上是發放基礎貨幣,事實上是到債券市場去吸納債券資金,把債券資金吸納過來之後專門投放於棚戶區的改造,本質上是這麼回事。
  經濟之聲:對於商業銀行和民間資本來說,給棚改項目貸款或投資,風險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如何保證資金專款專用,而且還要保證未來這個資金還能收得回來,這是社會資本決策的直接原因。儘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對央行通過國開行註資的舉措給予積極評價,但是在他看來,這種做法不應該成為常態,棚改的融資舉措應該更加市場化。
  吳慶:我希望它不要成為常態,因為向國開行融資這件事情,它應該更加市場化,PSL這種做法相對於央行的再貸款來說,已經更加市場化了。國開行為了這1萬億的貸款,必須提供抵押品,相對於以前根本不需要提供抵押品直接給錢的方式,它的市場化程度更高一些,但是國開行需要更加市場化的方式來做這件事,也就是說它應該到市場上去融這1萬億。央行如果要提供流動性的話,央行也應該向市場提供而不是直接向某一家金融機構,向國開行這樣的銀行直接提供流動性。
  經濟之聲:吳慶先生覺得應該從市場上更多的做文章,您覺得國開行發債的話,能不能實現吳慶先生說的這個目標?
  葉檀:這件事情其實並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舉措,而是一個半市場化的舉措,央行對此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現在要推進棚戶區改造,有大規模的資金需求量,但是棚改的利潤回收來源比較少,棚改現在的利潤回收只有3%-5%,如果在市場上大規模發債讓人家去買,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現在央行現在做了一件事,就是以央行或者以政府的信用來擔保,讓國開行的住宅金融事業部,相當於一個國開行所屬的政策性銀行來進行發債。這個發債受到了追捧,為什麼?因為它背後有1萬億的PSL在那做政府的信用背書。所以這件事情就變成一個市場化的發債舉措,但是由政府來決定它的投向,由央行決定它具體投到哪去,由央行來決定一個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在哪裡。我認為這是一個由政府信用來擔保得半市場化的舉措,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定向投資。
  經濟之聲:從央行角度來看,它在這個時間點發放1萬億元定向的PSL,它是為了對沖我們外匯占款的一些負增長嗎?還是有其他目的呢?
  葉檀:第一,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發放基礎貨幣,PSL以後會成為發放基礎貨幣的一種手段,這一次是一個嘗試。第二,央行這次發行PSL,是為瞭解決我們政策性銀行資金來源的問題。第三,央行是不想放寬貨幣的總量,所以以發債的形式來做。央行不想放寬貨幣總量,但同時又希望資金能夠定向的投到我們的棚改,我們的保障房建設裡面去,所以變成了一個定向的資金形式。
  編輯部觀點:調動民資積極性 為棚改資金籌措註入更多活力
  評論編輯慧娟:有效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且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棚改已經成為政府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在2017年完成1000萬戶的棚改目標,需要大約2.5萬億的資金支持,而除了國開行每年不低於1000億元貸款和中央財政補貼外,剩下的資金缺口,靠什麼來填補?如何得到低成本、長期扶持的資金來源?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開行的1萬億元抵押補充再貸款無疑為棚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除了國開行的1億元再貸款,鼓勵引入民間資本,拓寬融資渠道,才能為棚改資金籌措註入更多活力。但是這種融資模式也不可能沒有風險。壞賬、通脹,在理論上都是存在的。遼寧作為棚改的標桿,就出現過個別地方到期無法還賬的問題。從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發展來看,資金壓力不容小覷。有人擔心,如果展期也解決不了問題,那麼“殺手鐧”就是央行印錢買單。但是這樣一來,通脹壓力又將滾滾而來。避免發生這樣的情況,最關鍵的就是調動民資積極性,把市場的錢用活、用好。
  (原標題:央行萬億註資國開行發力棚改 葉檀:不會產生壞賬_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yhejqkhptq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